
課程介紹
創作課程
創基,創作與設計基礎,一堂聽起來好像很基礎,但做起來完全不基礎而且完全顛覆我對創作概念想法的一堂課。
好死不死,我們第一次就遇到「現地製作」這個題目,在看完一堆老師介紹給我們的藝術家做有關現地製作的作品後,想法就是─這題目也太廣了吧!而且因為可以「文件」的方式呈現,所以地點和題材可以說是超級free!然而,當實際開始自己思考並和老師討論數次後……free甚麼free題目就是現地了果然不可能free得起來啊!
應該說,根據以前創作的方法,就是畫面要很美,意涵要很多,甚麼物件代表甚麼我說了算,延伸越多,我賦予的概念越多越厲害……錯!在這次製作中,幾乎任何「腦中」的思緒都要刪除刪除刪除,如果老師問為甚麼要這樣編排物件?因為這樣畫面比較美……不行!為甚麼要用這個物件?因為它代表OOXX,而且又包含了%#@%的意象......每個呈現出來的東西都必須有其意義,而且不能放任腦中想法去串聯和解釋。在一次次老師和藹的打槍下,這題目實在是不簡單而且異於過往對藝術概念的形象越來越清晰了……
不過,也因為這樣,要如此把極繁複的想法整理並濃縮成極簡的表現,用非常精準的手法和媒材去訴說一個概念,讓你把想說的事或提出的疑問用易懂又非常有力的方式傳達給觀者的創作能力,讓我體認到藝術家原來不只有極感性之人,更是有極度超越理性的洞悉者存在。
我也觀察到自己之後看展的角度起了非常大的變化,利用這次評圖的思維去分析作品的每一個面向,甚至對一些完全是藝術家自我表現的作品也用了一樣的審視,提出了一些諸如:這符號或物件在這個畫面的出現有其必要性嗎?作者有考慮過觀者會怎樣解讀嗎?的疑問。
這種幾乎快要過度詮釋和分析一切的思考模式不段在腦中出現,讓我警覺到,或許有時該重拾過去欣賞藝術帶來的感動和樂趣,而並非純理性的剖析;當然,我很高興自己在這次製作中激盪了很多想法,快速接收了新知識也產生許多新思維而且彼此連結,相信這些在我未來的創作的多面向上會很有幫助!
—姚喻文
距離帶我創作最近一次的就是影澂老師了,記得她上課有過一句話,想到就去做就對了,這句話深刻的影響我。
空想是最無用也可怕的,先下手做了才能從中去發現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也許我之前面對自己的創作時就是缺少了執行力,總是把一切想好,卻忽略實際做時才是真正會產生問題的開始。看似普通且大家都能理解的一句話,對我來說是影響我創作的標語。
—余致頡
我不確定能分享什麼,可能只是提出一些感受。
創作課顧名思義是要你隨著心之所向進行創作,但在「課」堂中,學習究竟什麼是藝術創作的同時,這個學習可能會過頭。在尚未成熟的年紀,無意間把自己定位在下、老師定位在上,把體制視為一種絕對,而綑綁了自己的自由和無限可能性,但其實如果,在失去之後能爬起來,那這個為了往後更好而產生的過程也就沒什麼關係了。
近期,我發現對我來說,創作可能會以很自然地姿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眼前的生活狀態、眼前需要的、眼前擁有的疑問。雖然還只是學生,但不應該只專注在創作課當中,創作課之外可能存有著更靠近創作的事情,或許是現實,又或許是其他吸引自己的東西,我們應該要放任自己的感覺,讓自己靠近那個東西,哪怕它跟創作一點關係都沒有、哪怕它「看起來」跟藝術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去碰、去撞、去跟它產生關係,輕鬆一點,但嚴謹的、盡心盡力的,往那個方向,創作者的直覺所帶領的方向走去。
—劉紀彤
對於創作課,創作這件事,在大學以前創作對我(我們)而言只是一個名詞或動詞,沒有實質的意義,直到經過了學習、模仿、思考後,創作這件事才真的被我們自身體悟。說明創作課的話,這又或許不是一堂課,每個人都擁有每個人的創作方式,再經過不斷的思考討論之後,他已經從課融入了創作者的生活,創作者創造事件,事件成為作品,課成為一種輔助工具。
在南藝,我想大多數的人認識創作後也是經由了自己的創作去檢視個體和社會的關係,老師們介紹並且讓我們了解關於藝術和創作,其實課這件事很單純,創作則很龐大複雜,非常慶幸自己能在沒有太大的規範下創作,一種身為學生的自由權益,創作沒有絕對,課也沒有所謂如何,每堂課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乏味的答案,但又是誰定義了乏味?
這些是這裡你所擁有的值得。
—蔡欣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