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白金屋

張雅婷

 

 

黃銅、琺瑯、棉布  9x9x2 cm

 

 術科考試的訓練下,對於靜物擺置構圖已成為固定的模式

也不再去思考物品間是否有合理關聯性

東方、西方、古文物、科技物

好像只要外型顏色特殊、對於考試練習有幫助都很合理

以自身這樣的經驗融入錯視矩形的一件可拆式耳環胸針

訪談編輯/許碧容

 

 

精明的雅婷,總是能夠將事情打理得很好。在工作室遇到她,你也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她非常的健談,從不會讓你感到無聊。我們總是可以在談話中發現雅婷是個很會觀察小地方的人,而這次的作品也不例外,帶有她獨特的觀點,讓我們趕快來看看吧!

 

編:來談談你這件作品的發想吧。是什麼刺激或影響了你呢?

 

婷:以前在考術科考試的時候會練習素描水彩,可是我們就只會練習怎麼擺,三角構圖之類的,但是都不去想我們到底畫了什麼,或是他組成的合理性。出現在畫面上的東西感覺只是為了要練習它的形狀或是顏色。

 

編:所以你這次才會就將這些東西全部都擺得看起來像是在同一個平面上嗎?

 

婷:我做了有錯視感的三個四邊形,每個矩形都像在一個圖畫裡面的感覺。用胸針的形式呈現,可以三百六十度配戴,也可以轉向,而裡面的物件則是做成可以拆下來被配戴的耳環。

 

編:那為什麼會想要以胸針還有耳環的形式來呈現呢?

 

婷:實用性。

 

編:在做這件作品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婷:本來一開始做的胸針是比較小的,但後來發現畫面跟物體的大小關係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就將它放大一點了。

 

編:為什麼會使用布料來鑲嵌成複合媒材的形式呢?

 

婷:我一開始用羊毛氈,但氈化太緊密,就很難將耳環插進去了。

 

編:那中間那部分會使用像布這樣柔軟的材質,是為了要把耳環放上去嗎?

 

婷:其實也有想過用硬的材質,可能就在上面鑽洞,不過物件只能被限制在那些位置上。如果使用像布這樣柔軟的材質,它們可被放置的自由度就比較高了。

 

編:那這樣的形式有可能會去延伸到你之後的作品嗎?

 

婷:其實這個作品還不算完整,打算作成一系列有三件,但是目前只有一件。

 

 

編:好的!能幹的雅婷的作品果然和她本人一樣,布料的質感調和銳利的金工線條,精明能幹也細膩,物件符號的選擇和運用,及巧妙的琺瑯染色技巧也讓畫面更加活潑起來了呢!最最重要的是居然兼具了實用性呢~真的好精明能幹啊!希望你這個系列能夠盡快順利的完成!祝福你~

© 2015 by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第七屆系展

bottom of page